能源和金屬等工業類大宗商品在今年大幅漲價后,預計至2018年趨穩;農產品價格預計將持續低迷。總體來說,大宗商品價格在2011年達到峰值后已趨于穩定。
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美國頁巖油產業的發展和中國作為工業類大宗商品主要消費國的作用。
美國正成為全球原油市場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已與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平起平坐,影響著油價走勢。2018年油價預計平均每桶56美元,比2017年的53美元輕微上揚。在需求穩步增長的環境中,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及其他產油國達成了減產協議,但美國頁巖油生產可能抵消減產對油價的大部分影響。
不過,原油市場歷來波動很大。利比亞、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等國政局不穩,原油供應有可能中斷,而產油國的減產幅度也有可能加大,這些因素都會推高油價。如果歐佩克及其他產油國在明年3月協議到期時不能延長協議的執行時間,抑或美國頁巖油供應量增加,將抑制油價上漲。美國頁巖油產業降低了生產成本,并找到了在油價更低的情況下仍能贏利的方式。在原油市場上,歐佩克的影響力已被美國頁巖油供應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廣義上說,能源類大宗商品(包括天然氣和煤炭)價格在今年大幅上漲28%的基礎上,預計2018年再上漲4%;天然氣價格預計明年上漲3%,煤炭價格今年上漲近30%后正在回落。中國治理污染的政策將是決定煤炭市場未來走勢的關鍵因素。鐵礦石價格的調整受到了其他金屬漲價的影響,預計2018年金屬價格指數趨于穩定,鐵礦石價格明年將下跌10%。
農業類大宗商品市場供應充足,出現食品價格飆升的風險有限。部分谷物的庫存使用比(用于衡量市場供應情況的指標)已達到數年來的高點。然而,風調雨順、供應充盈和價格低廉,并不能保證到處都有糧食。干旱造成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和肯尼亞部分地區農作物歉收,導致嚴重缺糧。
隨著始于本世紀初的超級周期終結,大宗商品價格看起來正趨于穩定。大部分大宗商品的新平均價格水平預計略高于大宗商品熱之前的穩定水平。從長期看,農產品和金屬價格預計會出現實際回落,而能源價格會小幅上揚。
這種新常態反映出多種因素的影響。最近一次大宗商品熱吸引了投資,有利于市場保持數年供應充足。高價格刺激了創新和技術改進,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消費方面,需求預計會持續疲軟,特別是作為大宗商品熱主要推手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由于其中很多國家經濟增速放慢,需求持續疲軟;而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汽車和政策,將減少對能源類大宗商品的需求,強化降低單位GDP能耗的長期趨勢。
中國作為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國,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供應充足、需求增長放緩和效率提升相結合,將可能成為未來數年大宗商品價格的制約因素。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不銹鋼買賣網小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