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護性能與適用場景差異
保護范圍與電流分布
深井陽極:
電流從地下深處向四周輻射,形成 “傘狀” 保護場,單井可覆蓋半徑 1-3 公里的區(qū)域(如 150 米深井陽極可保護 10 公里長管道),尤其適合大面積均勻保護。
淺埋陽極:
電流呈 “扇形” 擴散,保護半徑通常<500 米,且受土壤電阻率影響顯著(如沙土地段保護范圍縮小 30%),適用于局部區(qū)域或線性結構(如短距離管道、單獨儲罐)。
經濟性與維護成本分析
初期投資對比
深井陽極:
單井建設成本約 8-20 萬元(含鉆井、陽極體、監(jiān)測系統(tǒng)),但保護范圍大,適合長距離工程(如 100 公里管道僅需 10-15 口深井)。
淺埋陽極:
單組陽極成本約 1-3 萬元,但需密集布置(100 公里管道需 200-300 組),總投資可能超過深井陽極。
運維與壽命差異
深井陽極:
壽命 15-25 年(高硅鑄鐵材料),年維護成本約為建設成本的 5%(主要為電位監(jiān)測),適合長期免維護場景。
淺埋陽極:
壽命 5-10 年(鎂合金等犧牲陽極損耗快),需定期更換陽極體,運維成本占總投資的 30%-50%。
二、技術局限性對比
深井陽極的短板:
鉆井施工受地質條件限制(如巖石層成孔困難);
故障修復難度大(需專業(yè)設備起吊陽極體);
高緯度地區(qū)可能因凍土層影響井體穩(wěn)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