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化探頭的最佳工作頻率需結(jié)合具體應(yīng)用場景的被測體系特性(如電解質(zhì)類型、材料極化行為)、干擾因素(如電磁噪聲、電容效應(yīng))及測量目標(如腐蝕速率、涂層完整性) 綜合確定。以下針對常見應(yīng)用場景,分析其最佳工作頻率的確定邏輯:
一、土壤 / 地下管道腐蝕監(jiān)測(非穩(wěn)態(tài)或動態(tài)腐蝕場景)
場景特點:土壤為復雜電解質(zhì)(含黏土、鹽分、微生物等),極化過程受離子擴散速率、土壤電阻影響較大,可能存在雜散電流干擾。
測量目標:快速捕捉腐蝕動態(tài)變化(如微生物腐蝕、雜散電流引起的瞬態(tài)極化)、評估土壤腐蝕性。
最佳頻率確定依據(jù):
需平衡 “極化響應(yīng)速度” 與 “抗干擾能力”:低頻(0.1-10Hz)更易反映慢極化過程(如濃差極化),但易受土壤電阻和低頻電磁噪聲(如工頻 50/60Hz 諧波)干擾;中頻(10-100Hz)可減少土壤電阻的高頻衰減,同時兼顧離子擴散引起的極化信號響應(yīng)。
實驗驗證:通過電化學阻抗譜(EIS)測試土壤體系的阻抗特性,找到極化電阻(Rp)與頻率的穩(wěn)定區(qū)間 —— 該區(qū)間內(nèi) Rp 隨頻率變化較小,即為最佳頻率(通常在 10-50Hz 范圍,具體因土壤電阻率而異:高阻土壤偏向低頻,低阻土壤可適當提高)。
二、混凝土中鋼筋腐蝕監(jiān)測
場景特點:混凝土為高電阻電解質(zhì)(孔隙液離子濃度低、電阻大),鋼筋極化過程受離子遷移速率限制,且混凝土本身的電容效應(yīng)(涂層類似)顯著。
測量目標:評估鋼筋鈍化狀態(tài)、早期腐蝕速率(避免被混凝土高電阻掩蓋真實極化信號)。
最佳頻率確定依據(jù):
需削弱混凝土電容的影響:高頻(如 100-1000Hz)會增強混凝土的電容響應(yīng)(類似涂層),掩蓋鋼筋的真實極化信號;低頻(<1Hz,如 0.01-0.1Hz)可減少電容分流,更準確反映鋼筋 / 混凝土界面的電化學極化(如鈍化膜破裂后的活化極化)。
行業(yè)共識:參考《混凝土中鋼筋腐蝕電化學測試方法》,常用 0.1Hz 以下低頻,尤其對于高密實度混凝土(電阻更高),需降至 0.01Hz 以確保極化信號穿透混凝土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