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縮短校準周期的特殊場景
若存在以下情況,需將校準周期縮短 50%(如原 6 個月改為 3 個月):
環境干擾劇烈區域
土壤濕度波動大(如雨季積水、旱季干裂):導致硫酸銅電極電解液濃度快速變化,電位漂移加速。
高腐蝕土壤(pH<5 或>9、含鹽量>3%):加速鋅電極腐蝕和固體電極外殼老化,可能引發內部結構損壞。
頻繁施工區域(如臨近道路、工地):易因機械振動導致電極引線松動或外殼破裂,需增加校準頻率排查隱患。
高風險管道段
穿越河流、鐵路、人口密集區的管道:陰極保護失效可能引發嚴重安全事故,需通過高頻校準確保數據可靠(如每月結合電位監測同步校準)。
新投用管道(1 年內):初期土壤與電極的 “浸潤平衡” 未穩定,電極電位可能存在初期漂移,需前 6 個月每月校準 1 次,之后按基礎周期執行。
電極已出現性能下降征兆
若前期測量發現電位波動增大(如單次偏差>10mV)、或物理檢查發現外殼輕微破損(如硫酸銅電極注液口密封老化),需立即校準,并在修復后 1 個月內再次復核。
二、可延長校準周期的條件
滿足以下情況時,校準周期可適當延長(最長不超過基礎周期的 2 倍):
環境穩定且低腐蝕區域:如干燥黏土(pH 6~8)、無工業污染的郊區,電極受外界影響小,可延長至基礎周期的 1.5 倍(如固體電極從 12 個月延至 18 個月)。
配備智能監測系統:若測試樁具備自動電位記錄、異常報警功能(如電位漂移超閾值時實時提醒),且歷史數據顯示電極穩定性優異(連續 2 次校準偏差<5mV),可延長至基礎周期的 2 倍(需每季度通過遠程數據抽查趨勢是否正常)。
雙電極冗余設計:同一測試樁安裝主副兩套電極(如硫酸銅 固體電極),且長期數據偏差<5mV,可信任度高,校準周期可延長 3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