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場景核心需求與風險點
不同場景的雷電風險等級、保護對象特性及環境限制存在差異,需先梳理核心需求:
風險等級:根據場景所在區域的雷電活動頻率(如雷電高發區、少發區)、被保護對象的重要性(如國家級數據中心 vs 普通倉庫),確定對防護裝置的可靠性、抗沖擊能力要求。
保護范圍:計算需防護的區域面積、高度(如建筑屋頂、設備集群范圍),結合裝置的保護角(通常≥70°)和覆蓋半徑,選擇能完全覆蓋目標區域的型號。
環境限制:如高海拔(需確認裝置的防護海拔參數,通常≤5000 米)、沿海鹽霧環境(需選耐鹽霧型號)、高溫 / 低溫地區(確認工作溫度范圍 - 40℃至 80℃是否適配)等。
特殊要求:如古建筑需兼顧隱蔽性(選體積小、外觀適配的型號),易燃易爆場景需絕對避免引雷風險(優先非引雷設計)。
二、關鍵參數匹配場景需求
根據場景特性,重點關注裝置的以下參數:
保護范圍與高度
若場景為大面積開闊區域(如機場跑道、大型廠區),需選擇保護半徑大、保護角≥70° 的型號,確保覆蓋所有關鍵設備(如導航設施、油罐)。
若保護對象為高層建筑(如 30 層以上樓宇),需結合建筑高度選擇安裝高度適配的裝置,避免因高度不足導致防護盲區。
抗環境干擾能力
沿海或化工場景:需選擇耐鹽霧、耐腐蝕性強的型號(如表面經特殊鍍層處理),確保在高濕度、高腐蝕性環境下長期穩定工作。
寒冷或高溫地區:確認裝置工作溫度范圍(如 - 40℃至 80℃),避免低溫凍裂或高溫失效。
強風地區(如沿海、高原):選擇抗風強度≥12 級(34m/s)的型號,防止裝置被強風損壞。
通流容量與響應速度
雷電高發區(如南方多雷地區):需選擇通流容量大的型號(≥100kA,部分場景需 200kA),確保能承受強雷電沖擊。
精密設備場景(如醫院 MRI 室、實驗室):優先選擇動態響應時間短(≤100 納秒)的裝置,減少雷電電磁脈沖對設備的干擾。
安裝與維護條件
土壤電阻率高的區域(如山區、沙漠):選擇對接地電阻要求低的型號(通常≤30Ω),降低接地工程難度和成本。
空間受限場景(如古建筑屋頂、狹小平臺):選擇體積小、重量輕的型號(如 A 型≤9kg,B 型≤5kg),便于安裝且不影響場景外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