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前的準備工作
工具準備
1. 核心設備:接地電阻測試儀(推薦四線法接地電阻儀,精度更高,適用于復雜環境;簡易場景可用三線法或鉗形接地電阻儀)。
2. 輔助工具:
1. 測試線(至少 3 根,長度根據測試距離選擇,通常 20 米、40 米、60 米各 1 根);
2. 輔助接地極(2 根,材質為鍍鋅鋼管或銅棒,長度 50-100cm);
3. 螺絲刀、扳手(用于拆卸接地體連接點的防銹層或氧化物);
4. 記錄表(記錄檢測數據、環境條件等)。
環境要求
1. 避開雨天、土壤潮濕或結冰時段(土壤濕度影響電阻值,建議在干燥天氣檢測,數據更穩定);
2. 清除接地體周圍的雜物(如雜草、石塊),確保測試線連接點接觸良好。
安全防護
1. 檢測時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避免接觸帶電設備;
2. 若避雷針連接到供電系統,需先斷開與設備的電氣連接,防止干擾測試或觸電。
二、常用檢測方法(以四線法為例,精度最高)
步驟 1:確定接地體位置
找到升降避雷針的主接地體(通常是與避雷針底座連接的接地極,如鍍鋅扁鋼、銅帶或接地網),清理連接點表面的銹跡、油漆,露出金屬本色(確保測試線接觸良好)。
步驟 2:布置輔助接地極
· 電流極(C1):沿接地體向外延伸,距離接地體40 米處插入輔助接地極(垂直插入土壤至少 30cm)。
· 電壓極(P1):位于接地體與電流極之間,距離接地體20 米處插入另一根輔助接地極(位置需準確,否則影響數據精度)。
步驟 3:連接測試線
· 接地電阻儀的 “E” 端(接地端)→ 連接避雷針的主接地體;
· “P2” 端(電壓極)→ 連接 20 米處的電壓極;
· “C2” 端(電流極)→ 連接 40 米處的電流極;
· 若為四線法儀器,“P1”“C1” 端分別對應電壓極和電流極的另一接線點(具體按儀器說明書操作)。
步驟 4:儀器操作與讀數
· 打開接地電阻儀,選擇 “接地電阻測試” 模式(通常為 “Ω” 檔);
· 按下測試鍵,儀器會自動輸出測試電流并計算電阻值,待數值穩定后記錄(建議重復測試 3 次,取平均值)。
三、其他檢測方法(簡易場景適用)
鉗形接地電阻儀法
· 適用于接地體形成閉合回路的場景(如接地網),無需布置輔助接地極,操作更簡便:
① 打開鉗口,夾住避雷針的接地引下線(確保鉗口閉合緊密);
② 按下測試鍵,直接讀取電阻值(注意:若接地體未形成回路,此方法數據可能失真)。
對比檢測法
· 若有歷史檢測數據,可對比同一時段(如相同季節、土壤濕度)的電阻值,若差異超過 20%,需排查接地體是否腐蝕、松動。
四、合格判定標準
根據檢測數據對照以下標準:
· 常規場所:≤10Ω(如普通廠房、戶外設備);
· 一類防雷建筑(如油庫、化工廠):≤4Ω;
· 特殊土壤(如沙石地):放寬至≤30Ω(需結合降阻措施,且需滿足跨步電壓安全要求)。
五、注意事項
1. 測試線需遠離高壓線路或通信電纜,避免電磁干擾導致數據偏差;
2. 若檢測值超標,需進一步排查原因(如接地體腐蝕、連接點松動、土壤電阻率過高),并采取整改措施(如更換接地極、添加降阻劑);
3. 檢測頻率:建議每季度 1 次,雷雨季節前必須檢測,新建或維修后需立即復檢。
通過規范檢測和定期維護,可確保升降避雷針的接地系統始終處于有效狀態,避免因接地電阻不合格引發安全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