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備自身性能因素
硬件配置精度
模數轉換(ADC)模塊的位數直接決定測量分辨率,低位數 ADC(如 16 位)可能無法捕捉微小電位變化,而 24 位及以上高精度 ADC 可將量化誤差控制在微伏級。
信號放大電路的噪聲水平至關重要,劣質放大器會引入高頻噪聲,導致電位信號失真,尤其在測量微弱的管道保護電位(通常在 - 0.85V~-1.5V 區間)時影響顯著。
參比電極的穩定性是基礎,若內置參比電極(如銅 / 硫酸銅電極)存在電解液滲漏或電極老化,其基準電位漂移可能超過 ±10mV,直接導致測量偏差。
電路設計缺陷
絕緣性能不足會引發漏電流,例如樁體與管道的絕緣電阻低于 100MΩ 時,可能形成雜散電流通路,干擾電位測量。
溫度補償模塊失效會導致誤差,多數電子元件的參數隨溫度變化,若缺乏實時溫度校準,在 - 40℃~85℃的極端環境中,誤差可能累積至 ±20mV 以上。
二、環境干擾因素
電磁干擾
工業區域的高壓線路、變頻器、電機等設備會產生強電磁場,通過電磁感應在測試線路中產生干擾電壓,可能疊加 ±50mV 以上的噪聲,尤其在 50Hz/60Hz 工頻附近干擾最為明顯。
雷電或靜電放電可能瞬間擊穿保護電路,導致傳感器損壞,造成永久性測量偏差。
土壤與介質影響
土壤電阻率不均勻會導致 IR 降(電流通過土壤產生的電壓降)波動,在高濕度或鹽堿地環境中,IR 降可能占測量值的 10%~30%,掩蓋真實的管道電位。
土壤中的化學物質(如硫化物、氯離子)可能腐蝕參比電極或測試線纜,破壞測量回路的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