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修復的典型情況
硬件接觸或老化問題
接線端子氧化 / 松動:長期使用后,測試樁門內部接線端子可能因氧化、銹蝕導致接觸電阻增大,影響信號傳輸精度。此時可通過砂紙打磨端子、重新緊固接線,或更換鍍金端子解決,恢復信號通路的穩定性。
參比電極失效:內置參比電極(如銅 / 硫酸銅電極)若因電解液干涸、殼體破損導致電位漂移,可直接更換同型號參比電極(需注意與原電路的兼容性),更換后通過標準電位源校準即可恢復精度。
電容 / 電阻老化:電路中濾波電容容量衰減、精密電阻阻值漂移會導致測量偏差,通過萬用表檢測故障元件后,替換為同規格高精度元件(如 0.1% 精度電阻),可修復電路性能。
環境干擾導致的臨時偏差
電磁屏蔽失效:若因屏蔽層破損、接地不良引入電磁干擾,可重新包裹屏蔽層、加固接地裝置(接地電阻需≤4Ω),并在電路輸入端增加磁珠、濾波器等抗干擾元件,降低外界電磁影響。
溫度補償模塊故障:溫度傳感器失靈或補償算法錯誤會導致溫漂誤差,更換高精度 NTC 溫度傳感器,或通過固件升級修正補償公式,可恢復溫度適應性。
二、修復難度較高或不可修復的情況
核心芯片損壞
若 24 位 ADC 芯片、微處理器(MCU)因雷擊、過壓燒毀,或內部電路擊穿,可能導致無法讀取信號或量化誤差劇增。此類情況需更換同型號芯片,但需匹配引腳定義和固件程序,若芯片停產或編程接口損壞,則難以修復,可能需要更換整個主板。
結構件不可逆損傷
外殼因物理撞擊變形、密封失效,導致內部電路長期受潮腐蝕,出現大面積焊點氧化、PCB 板銅箔銹蝕斷裂。若電路損傷范圍超過 30%,修復成本可能高于更換新設備,此時建議整體更換測試樁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