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維護要點
1. 電解液管理
· 保持飽和狀態:電極內部需始終充滿飽和硫酸銅溶液,并確保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硫酸銅晶體(避免因水分蒸發導致濃度下降)。補充溶液時需使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配制,禁止用自來水(含雜質會污染電解液)。
· 防止干涸與泄漏:使用后及時檢查外殼密封性,長期不用時將電極豎直放置在專用支架上,避免電解液從多孔隔膜(陶瓷塞)滲出;若隔膜堵塞,可用溫水浸泡疏通,但禁止用硬物戳刺。
2. 銅電極保養
· 清潔與活化:新電極或長期閑置后,需用細砂紙輕輕打磨銅棒表面,去除氧化層(露出光亮銅面),再浸泡于飽和硫酸銅溶液中 2-4 小時,使表面形成均勻的硫酸銅結晶層(活化處理)。
· 防止污染:避免銅電極接觸油污、硫化物或強腐蝕性物質(如硫化氫會導致銅表面生成硫化銅,破壞電勢穩定性),若污染需重新打磨活化。
3. 多孔隔膜維護
· 保持濕潤:隔膜是離子傳導的關鍵,使用前需確保其充分濕潤(可提前浸泡在蒸餾水中),干燥會導致電阻增大、響應變慢。
· 定期清潔:使用后用蒸餾水沖洗隔膜表面,去除附著的土壤、水垢等雜質,若有頑固污垢,可用軟毛刷輕刷(避免損傷隔膜孔隙)。
4. 存放規范
· 短期存放(1 周內):將電極浸泡在飽和硫酸銅溶液中,液面沒過銅電極,隔膜朝下放置。
· 長期存放(超過 1 周):倒出部分電解液(保留少量覆蓋銅電極),密封后置于干燥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防止銅電極氧化)。
二、校準方法(確保電勢準確性)
硫酸銅參比電極的校準需與已知準確電勢的標準參比電極對比,常用標準包括:飽和甘汞電極(SCE,25℃時 0.242V vs SHE)、銀 / 氯化銀電極(25℃時 0.222V vs SHE)。
1. 校準步驟
· 準備工作:將待校準的硫酸銅電極、標準參比電極、電解質溶液(如飽和氯化鉀溶液或現場土壤浸出液)放入同一容器,確保兩電極的隔膜均浸入溶液,且電極間距≥5cm(避免相互干擾)。
· 測量電勢差:用高精度萬用表(分辨率≥0.1mV)連接兩電極的引線,記錄電勢差值(穩定后讀數,通常需靜置 5-10 分鐘)。
· 計算誤差:
硫酸銅電極理論電勢(25℃): 0.316V vs SHE
若標準參比電極為 SCE( 0.242V vs SHE),則兩電極理論差值應為:0.316 - 0.242 = 0.074V(硫酸銅電極為正)。
若實際測量差值與理論值偏差超過 ±5mV,需重新活化電極后再次校準;若偏差持續超過 ±10mV,說明電極失效,需更換。
2. 溫度校正
溫度變化會導致電勢漂移(溫度系數約 0.0002V/℃),若測量環境溫度偏離 25℃,需按以下公式校正:
E(T) = E(25℃) 0.0002×(T - 25)
(E (T) 為溫度 T 時的電勢,單位:V)
三、常見故障及解決
故障現象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法
|
電勢不穩定、波動大
|
隔膜堵塞或干燥;電解液不飽和
|
疏通 / 更換隔膜;補充硫酸銅晶體
|
電勢偏差超過允許范圍
|
銅電極氧化或污染
|
打磨銅電極并重新活化
|
測量時電阻過大(讀數不穩)
|
隔膜老化或電解液不足
|
更換隔膜;補充電解液
|
通過嚴格的維護和定期校準(建議現場應用每 3-6 個月校準 1 次,實驗室每月 1 次),可確保硫酸銅參比電極在長期使用中保持穩定的電勢基準,為電化學測量和腐蝕監測提供可靠數據。
|